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今日举行 落子“双碳” 侨都争先

发布时间:2021-12-07 09:24:43
分享

  

海鸿电气一直是中国变压器节能技术研发应用的引领者。

  

江门“双碳”实验室首期选址新会中科创新广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建筑设计效果图。

  

江湛铁路全封闭声屏障守护“小鸟天堂”安宁。

                

江门,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的故里。这片孕育过开风气之先名士的文化厚土,如今进入新时代,正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部署,谋划一场变革,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江门实验室(以下简称“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抢抓机遇,快步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1年3月,广东省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珠三角地区整体先行达峰,时间紧、任务重。加快提升科技战略力量,构筑“双碳”科技支撑体系,是助推我省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

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双碳”实验室,率先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建设国家“低碳”示范市。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履新江门后,频频实地调研,就“双碳”实验室设想与院士团队、国内国际顶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探讨,还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积极争创“双碳”省实验室。市长吴晓晖曾调研督导,加快“双碳”实验室的建立,探索产业化营运模式,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在“双碳”科创平台建设中,形成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江门特色”。

当前,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全力推进“双碳”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今日,我市举行“双碳”实验室揭牌暨项目签约仪式。江门“双碳”实验室首期选址新会中科创新广场,总建筑面积超17万平方米。

江门乘势而上建设“双碳”实验室,集聚“双碳”高端创新资源,加速构建绿色低碳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为本地乃至广东省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撑,是全面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现绿色发展新担当的自觉行动。

统筹/余太平 谢敏 赵可义 文/赵可义 张浩洋 陈敏锐 皇智尧 刘昌海 图/郭永乐 周华东 张奕维

1 使命·破局

江门为什么要建设“双碳”实验室?

如何实现低碳转型,是全球都面临着的重大挑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味着将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江门为何选定“双碳”这一篇大文章,而且是在难度系数极高的领域呢?

建设“双碳”实验室,谋划绿色低碳发展,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

瞄准“双碳”,携手世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创“双碳”省实验室,充分体现了江门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江门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抢占“双碳”战略先机,为全省、全国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江门担当”。

建设“双碳”实验室,谋划绿色低碳发展,是高层次科技平台引领作用之需,也是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之需。

“十四五”时期,是江门加快发展的窗口期、上升期、黄金期,如何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当下,江门正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其中“科技引领”作为头号工程,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助力江门发展。

“建立江门‘双碳’实验室正逢其时。”海鸿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明表示:“海鸿电气一直是中国变压器节能技术研发应用的引领者,‘双碳’实验室的创建有利于海鸿电气等江门企业得到更多高端创新资源,让企业研发少走弯路。”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局。建设“双碳”实验室,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需。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新能源、碳交易、碳汇工程等,无不是千亿万亿级市场。碳达峰、碳中和正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契机。可以说,建设“双碳”实验室,既是江门产业升级未雨绸缪之举,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次战略性布局。

“碳中和、碳达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之举,全球的市场是巨大的,特别是涉及能源的革命。能源的转型,才能带动经济的转型。抓住这个机遇,对江门在新一轮大发展中会有一个大的突破。”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江门虽是老产业基地、工业基础扎实,但在全省缺少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产业。在省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成为20个战略性产业均有布局的4个地级市之一,其中8个产业标注江门为核心城市。开展减碳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可全力巩固提升八大战略性产业。此外,还可紧扣20个战略性产业和产业园区,尽快培育一批高科技绿色新兴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建设“双碳”实验室,是打造宜居环境、良好营商环境之需,可构筑优越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彰显独特比较优势,加快打造近悦远来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 优势·需求

建“双碳”实验室,江门有什么条件?

碳达峰、碳中和背后的绿色低碳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的多维提升。

建设“双碳”实验室,江门底气何在?

俯瞰侨乡,从小鸟天堂到银洲湖畔,白鹭翩飞;从城市小区到田野乡村,开门见绿;从锦江水库到西江滨江大道,生态江门散发出独特魅力。

小鸟天堂“护鸟爱林”的优良传统,也感染着一代代江门人爱绿植绿护绿。据统计,我市森林面积达42.9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14%,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巨大。

在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看来,江门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比较好,从能源结构上来看,江门的煤耗和油耗占比逐步降低,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以及作为零碳能源的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步提升,能源结构呈低碳化趋势,这是江门的优势之一。

据统计,江门核能、风能、光伏等绿色能源规模较大。台山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以上核电机组,已建成一期2台单机容量175万千瓦的机组,为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江门在建和新建光伏项目30个,装机容量307.6万千瓦。而在储能产业方面,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近百亿元,汇聚了优美科、芳源、科恒、道氏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企业。

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江门市新会区签署“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服务项目”合作协议。江门是该公司在珠三角地区首个达成合作意向的地级市。该公司区域营销总监区醒培表示,之所以落户江门,一个重要原因是江门正开发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会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外溢,有条件的企业想以此为契机,实现厂房、生产线的更新换代,这就为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江门市是广东老牌的工业城市,金属制品、食品、纺织服装、精细化工、造纸、建材、家电等传统产业规模较大,均面临着技术优化、绿色升级的迫切需要,可为“双碳”技术研究提供典型的案例和广阔的应用场景,更能作为先行示范,推广应用于全省各大能耗领域,服务和支撑全省“双碳”解决方案。

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经理陈连岳希望,江门“双碳”实验室能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解决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比如,在造纸行业的热能回收技术及相关设备研制方面加大专项研究,提高能源利用率,把整个行业能耗强度降低;在造纸机能耗利用的智能控制方面加大力度研究,特别是在AI算法方面,让能耗使用更加科学和精准。

3 牵手·聚力

牵手“港科大2.0” 汇聚前沿科创资源

今日,江门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江门“双碳”实验室揭牌仪式;与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并举行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江门“双碳”实验室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江门碳中和研究所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香港科技大学于1991年建校,30年来在教育、科研和知识转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如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香港科技大学与筹建中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协同发展,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此次签约,也是江门市与“港科大2.0”重要战略合作的开端。

据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在新型储能电池、新型有机太阳能、智慧绿色建筑、绿色金融与碳交易等“双碳”领域科研优势突出、技术国际领先,技术产业化能力强。正在建设的广州校园是全球第一个以“零碳”为建设目标的校园,采用了大量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技术,不少关键技术都来自港科大及港科大(广州)自身的研发团队。

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颇具渊源。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的多位校领导都是江门籍乡贤。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表示,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非常期待与江门携手探索建立“双碳”实验室。

如今,双方牵手成功,可谓“珠联璧合”。一个是发展潜力巨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一个是致力于培养一流创新人才、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的全球知名高校,双方全面合作、特别是在“双碳”领域的探索,必将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据介绍,双方将在人才培养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创平台建立、高水平智库建设方面展开紧密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江门打造碳达峰、碳中和样板,并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贡献。这是双方创建“双碳”实验室共同的愿景。

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必是优势资源的聚合。

可以看出,开放包容是“双碳”实验室的特点,参与的各方可发挥各自技术优势,汇聚“双碳”领域前沿科创资源。

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等拟合作单位在氢能、风电、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研究与利用、低碳发电与动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园区等领域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技术,全国领先。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也将于今日揭牌。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是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启动建设的集团级研发平台,今日在江门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该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规划发展部主任朱雄介绍,国家能源集团作为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致力于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利用等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攻关,致力于解决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推动氢能与传统产业脱碳相融合,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不仅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而且国家能源集团其他板块低碳技术研究成果也都可以与江门“双碳”实验室共享。

4 争创·融合

服务大局和地方 争创省级实验室

江门建设“双碳”实验室,以争创省级实验室为目标。

陈岸明履新江门后,一直在全力推动“双碳”实验室从构想走向现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已形成工作合力,拿出最优的建设条件和最大力度的扶持政策支持实验室建设。

市科技局表示,未来,江门“双碳”实验室将以建设“双碳”省实验室为目标,从广东省和江门市产业发展所需出发,围绕“双碳”战略路径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低碳技术等领域,汇聚叶玉如院士、余艾冰院士、吴光辉院士等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围绕低碳关键技术开展研发创新,加快建设“双碳”产业园区,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江门市和广东省“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据悉,江门将重点发展两大“双碳”产业园区:一是建设江门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双碳”产业园),依托我市新能源电池、专用车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新能源整车、锂电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关联产业,规划打造两轴带、五组团,坚持产业发展绿色化,建设绿色园区与基础设施,推广园区零碳场景应用,打造高标准“双碳”园区。二是建设台山广海湾园区(“双碳”产业园),以台山核电、国能台电等为龙头,以核能供热、供气、制氢、海水淡化等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促进“双碳”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实验室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联动、实现“自我造血”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新会区委书记林锡波表示,新会区可以与台山电厂深化合作,探索能源节约高效利用模式,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共建特色合作平台,与香港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低碳节能创新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共同拓展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康养医疗等领域合作。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低碳)研究中心将依托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雄厚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联合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以区域内海上风电和台山电厂为依托,创建一个特大型千万千瓦级风光水火储及耦合制氢应用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台山广海湾园区(“双碳”产业园)建设,助推江门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构建“双碳战略”下新的能源体系。

华艺卫浴综合管理部总监丁言飞表示,江门“双碳”实验室可与当地产业相结合,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借助“双碳”实验室这一“外脑”,实现转型升级。

“政府主导建设‘双碳’实验室,具有很强凝聚力和品牌效应。希望‘双碳’实验室在产学研方面与地方深入融合,给本地的产业和企业带来一个很好的助力。”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对“双碳”实验室充满期待。

张小明表示,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有利于及时探索出具有江门特色的“双碳”目标实现方案和路线图,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转型、交通等基础设施低碳化改造、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设计等。未来,希望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江门,对低碳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更多科研力量。加大对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快先进成果落地及推广进程。带头开展“先行先试”,在政府工程(大型重点工程、示范项目)中鼓励低碳产品的应用。

江门拥抱“双碳”新经济,大幕徐徐开启。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准备好了吗?

新闻延伸

江门“双碳”实验室由江门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发起共建,聚焦国家战略目标和省、市重大需求,以建设“双碳”省实验室为目标,从广东省和江门市产业发展所需出发,围绕“双碳”战略路径实现、能源结构升级、低碳技术等领域,汇聚高层次科创人才团队,开展“双碳”前沿及关键技术研发,建设“双碳”产业园区,引进“双碳”重大产业化项目,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江门“双碳”实验室

研究领域

(1)低碳科技:降低碳强度、提高碳效率。

(2)零碳科技: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节能设备与材料、储能系统。

(3)负碳科技:碳捕捉利用与封存、直接碳捕捉、生态固碳。

(4)数据分析与“双碳”设计:系统设计(交通系统、ICT应用、智慧城市)、高分辨率下一代气候模型、碳汇循环复杂性模型、气候变化与经济系统模拟。

(5)“双碳”政策与绿色金融: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碳市场机制设计、绿色金融。

重点任务

(1)开展“双碳”战略路径及政策研究。

(2)推动“双碳”技术研发与创新。

(3)赋能“双碳”战略性产业发展。

(4)建设“双碳”产业园区。

(5)引育“双碳”高水平科研人才。

(6)推动“双碳”国际交流与合作。

产业聚焦

一是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双碳”产业园),依托我市新能源电池、专用车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新能源整车、锂电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研发、智能制造等关联产业,规划打造两轴带、五组团,坚持产业发展绿色化,建设绿色园区与基础设施,推广园区零碳场景应用,打造高标准“双碳”园区。

二是建设台山广海湾园区(“双碳”产业园),以台山核电、国能台电等为龙头,以核能供热、供气、制氢、海水淡化等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拟合作单位

清华大学珠三角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华为、国家能源集团、中广核、南方电网、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香港科技大学在“双碳”领域成果丰硕

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年轻学府,也是亚洲顶尖、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港科大在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达世界一流水平。港科大与江门渊源深厚,历任的校领导中有四位为江门籍(朱经武校长、陈繁昌校长、校董会副主席李国能、叶玉如副校长)。

(一)建设基础与优势

1.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校园。港科大自筹投入逾亿元支持科研团队把最新技术应用于改善校园、促进校园低碳发展,在建的港科大(广州)是全球第一个以“零碳”为目标的校园。

2.科研优势突出、技术国际领先。在先进材料、可持续能源等相关硬技术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技术方面均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新型储能电池、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智慧绿色建筑、自主无人系统等技术国际领先。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碳交易设计、气候风险与应对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战略研究经验,研究成果具备世界级影响力。

3.技术产业化能力强。全球最大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全国最大无人船公司——云洲智能等众多科技公司,均发源于港科大。

(二)成果示范

1.移动感知与计算技术,实现室内外一体化无障碍“找路、找车、找人、找店”。

2.污水处理SANI技术,基于硫循环的高效低耗污水与污泥处理原创技术,获得世界智能城市决赛选手奖、Huber国际技术奖二等奖、IWA全球PIA荣誉应用研究奖、IWA可持续性奖亚军等多项国际殊荣。

3.吸附式制冷空调。相对于传统的压缩机空调可节省80%的耗电量,有效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使用简单、可靠性高的目的。

4.有机光伏。载入美国国家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有机光伏世界纪录表,港科大成为40年来第一个录入该纪录表的中国高校。

(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合作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9年9月,港科大(广州)获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筹设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在学科设置方面,港科大(广州)突破传统的“学院—学系”架构,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在传统学科的深厚学术根基,推行“以探索为主导的融合学科主动学习模式”,开创性地采用“枢纽—学域”学术架构。

目前,港科大(广州)(筹)下设功能、信息、系统、社会四大枢纽,枢纽下设十六大学域。

港科大(广州)致力于推动融合学科的教育、研究与知识转移,为地区、国家和全球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未来科技、企业和产业的创新基地,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专家声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刘焕明:

希望与江门合作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我是佛山人,很关注一江之隔的江门的发展。江门人文底蕴深厚,有尊师重教传统,孕育了不少知名科学家,有“院士之乡”的美誉。此外,江门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特别是有广阔的开发腹地,这点很难得,所以,我很看好江门的发展前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双碳”是江门抢占先机、实现大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江门经济实力曾在上世纪80年代排在全省前列,如果江门抓住低碳绿色发展的机遇,一定会迎来大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我一直在从事碳中和科技研发工作,碳中和科技仅仅研究节能减排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清洁能源,对冲我们发展中有可能增加的碳排放。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是很重要的。江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研发与清洁能源的研发都非常重要,希望江门在这些方面认真谋划与部署。我希望在“双碳”、大健康等领域与江门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 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抓住“双碳”机遇 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碳”,首先是一个发展的理念。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是一个发展理念的变化。对江门来讲,如何把“双碳”的理念在发展智能制造业、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贯彻落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其次,新的理念,就代表着新的机遇。“双碳”本身涉及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业、新的模式,这些方面对江门来说都是机会。“双碳”概念提出后,制造业、贸易加工业、服务业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标准和要求,江门如何去对接新的标准、新的要求也是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当前,众多资本涌向“双碳”领域,特别是技术、产业等方面,对江门来说,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可以成为突围的“利器”。要发展,就要有研发、有创新。江门建设“双碳”实验室,可以围绕新技术进行不断突破,同时吸引资本、人才集聚。

“双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全球性战略。全球的市场是巨大的,特别是涉及能源的革命。

“双碳”既是一个新发展理念的落实,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对江门在新一轮大发展中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 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

希望江门“双碳”实验室聚力关键技术创新

江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力争成为全省绿色发展典范,具备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从能源结构来看,江门能源结构呈低碳化发展趋势,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作为零碳能源的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煤炭和油品的占比逐年下降。从碳强度指标来看,近年来江门碳强度大幅下降,位列全省第六低,“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目标提前超额完成,碳生产力大幅提升。从产业发展来看,江门汇聚了优美科、芳源、科恒、道氏等多家知名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从生态碳汇来看,江门森林覆盖率达45.14%,生态系统固碳潜力巨大。

不过,江门要实现“双碳”目标,也面临着低碳转型的压力。除了在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之外,在承接珠三角东翼传统产业和打造珠西物流枢纽过程中,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量也将给江门带来碳排放的压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江门建立“双碳”实验室,可为我省“双碳”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打下扎实基础。江门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创造条件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团队,更重要的是通过“双碳”实验室汇聚尖端资源,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路径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通过建设“双碳”实验室这个顶尖平台,加快推动江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新的绿色低碳产业。希望江门“双碳”实验室对广东以至全国完成“双碳”目标起到一个促进作用,吸引更多资源和要素汇聚江门,将转型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来源: 江门日报

相关推荐
地址:
广东省开平市翠山湖新区环翠西路3号
邮箱:
sales@gdhaihong.com
服务热线:
4000-0750-68
关注: